宁波
腊月廿三,灶神像前送灶祭灶!家家户户要在贴着造神像的厨房灶头上“送灶”“祭灶”(供久、果,还必供茨菰,荸荠)。
年前,还有一件大事就是“谢年”。“谢年”是表示宁波人对大自然的年终感恩,对祖先的告慰,也是对来年吉祥如意的祈盼。“谢年”也叫“谢年羹饭”。
扫尘又称除尘、除残、掸尘、打埃尘等,是中国民间春节传统习俗之一。起源于古代汉族人民驱除病疫的一种宗教仪式。
每逢春节来临,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,清洗各种器具,拆洗被褥窗帘,洒扫六闾庭院,掸拂尘垢蛛网,疏浚明渠暗沟。
研上浓浓的墨,一挥而就的是饱含深意的“春之祝福”:“千门万户日,独把新桃换旧符”,“金猴玉兔弄春色,紫燕黄莺弹妙音”,“万物静观皆自得,四时佳兴与人同”……
甬上书法好手老人所书的火红春联转眼间挂满了天井廊下。按照底子的规矩,春联是在除夕夜挂到大门口的。
“年夜饭”是年三十里最主要的一项内容。在这一天,在外地的儿女们再远也会赶回家中团聚。如果实在不能回家,那吃年夜饭时就要空出一个座位,放上碗筷,视作人齐无缺。
鳗鲞、红膏炝蟹、鱼、年糕是宁波人必备的年夜菜。
守岁,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,熬夜迎接新一年到来的习俗,也叫除夕守岁,俗名“熬年”。
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:年长者守岁为“辞旧岁”,有珍爱光阴的意思;年轻人守岁,是为延长父母寿命。在除夕的晚上,不论男女老少,都会灯火通明,聚在一起守岁。
小孩给长辈磕头拜年,大人给小孩发“压岁钱”。因为“祟”与“岁”谐音,“压祟”即“压岁”,意思是压住鬼怪,不让其作祟。
是日,早上吃汤团(汤圆),寓意团团圆圆。这天习俗的最大特点是让家里日用器物“休息”一天,不扫地、不乞火(不向别人点火、点香烟)、不杀牲、不动刀剪、不倒马桶、不洗涤衣服,也不打骂孩子、不讲不吉利的话。
大年初一,男主人起床,口念吉词先开门,放炮仗于门口,称“开门炮”。开门炮一般放三个,要“带四放三”,留一个作“备炮”,宁波话“备炮”出典于此。
炮仗放得越高越响,示意新年吉利。若是“次、次、次”的哑炮,则示为不吉,要马上就说:“哦,吹吹响,今年会发财。”并立即补放一个。
年初一,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孩,都爱穿得挺呱呱的,图个喜气,意味来年新的开始。而要是轮到本命年,家人往往要送一套红色的“装备”。
可以是红衣服、红裤子,甚至是红袜子。衣着打点完毕,爱漂亮的女士还喜欢做个摩登的头发,换个新造型,将自己“装饰一新”。
拜年一般是从家里开始,然后是亲属。一般先至亲后远亲,按照亲属关系的远近,先拜近亲后拜远亲。
宁波人有句耳熟能详的俗语:“拜岁拜嘴巴,猪油汤团烫下巴”。
从廿三开始到除夕,忙碌的“年事”方告一段落,人们开始享受合家团聚的美好时光,喜庆的氛围一直要延续到元宵节。
上海
虽然现在想吃什么平时都基本可以吃到,但上海人对年货这件事从来不会怠慢。过去,过年用来招待亲戚朋友的吃食多是自家准备的,而如今到临近春节的时候,即使自己再懒得动手,总也要仔仔细细地逛逛食品商店、大型卖场和几个年货展销会等,从零食、干货到山珍海味样样都有,最常买的就要数糖果、巧克力、瓜子、饼干之类的了。
一顿年夜饭永远是中国人过年的头等大事。传统上,都会提前将食材准备好,除夕夜那天,阿姨妈妈们便早早地在厨房里忙开了,到了晚上,全家人围坐在一起,打开电视,在热气腾腾的氛围里共享这一年到头都难得的热闹和喜庆家宴。现在一方面大家都条件好了,一方面也少有自己下厨的闲情逸致了,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直接去餐厅、酒店吃年夜饭,还有的从商店里购买半成品拿回家再加工。不过,虽然看似省时省力了,这年味儿却总觉得大不如前了。
对于孩子们来说,过年最开心的就是能够拿压岁钱。“岁”与“祟”同音,“压岁”便具有了辟邪、压祟的意义。以前多是父母趁孩子睡着时将钱压在枕头底下,现在多是放进精美的红包,到了过年,孩子们要给长辈们一一拜年,然后长辈便拿出包好的红包给孩子并给予祝福。
上海人有大年初一早上吃汤圆的习俗,取意新的一年圆圆满满。以前过年,从磨糯米粉、制作内馅、包成汤圆,全都是自己动手,好奇的孩子们有时也会忍不住“插一手”,一起包汤团,其乐融融。现在这种场景已经很少见了,只要去超市买速冻品回来,下水一煮便成了。
放鞭炮依旧是很多人过年的必备节目,尤其是到了初四晚上,事先买的一大堆鞭炮也多是用来此刻迎接财神的,放得最多的便是高升炮了,为的就是自己在新的一年里步步高升、财源滚滚。一临近零点,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尤其震耳欲聋,大家都希望初五的财神能够早早降福于自己。
青岛
1. 腊月二十三, 阴历小年,晚上包饺子,放鞭炮,送灶王爷,祈祷灶王爷“上天言好事,下界保平安”。
2. 大年三十,贴对联,中午过后全家齐上阵准备年夜饭,晚上伴着春晚,全家一起吃年夜饭。
3. 初一 凌晨12点燃放鞭炮,象征辞旧迎新。早上起床后,大人和孩子穿上新衣,吃完饺子,开始串门拜年, 亲戚朋友,周围邻居互道一声:过年好,祝福新的一年万事如意。
4. 初二回娘家,姑爷去丈母娘家拜年。
6. 初六晚上接灶王,煮饺子,放鞭炮,迎灶王爷回家。
7. 正月十五 元宵节 晚上吃元宵,象征团圆,看花灯,放烟花。
天津
天津大年初一都回去天后宫拜娘娘
春节后到元宵节都会有庙会
广州
广东有一句俗话“年廿八,洗肮脏”,意思是说在阴历十二月二十八日这一天全家人要留在家里打扫卫生,迎候新年。这开端是广府人的新年风俗,但现已深刻地影响到了全个广东,我们都有一致,这一天就是打扫卫生,铲除一整年的尘埃也就去掉了一整年的坏命运。
岁除之夜,吃年饭、守岁和逛花市是老广州辞旧迎新的三件大事。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是广州的品牌。“年卅晚,行花街,迎春花放满街排,这朵红花鲜,那朵黄花大,千朵万朵睇唔哂。阿妈笑,阿爸喜,人欢花靓乐开怀……”这首众所周知的广州民谣,描绘的正是家家户户逛花街的情形。
“行花街”是最为人熟知的广州新年传统,行过花街才新年是萦绕在广州人心里的情结。广州传统迎春花市从阴历十二月二十八日(月小则在二十七日)开端,历时三天,第三天延至新年头一清晨两点才完毕。一般在岁除前两个星期,有关部门就会封闭设置花街的马路,开端为花农建立花棚和摊档。广州每个行政区都设有迎春花市,有些行政区还设有两个迎春花市,规模巨细各区因路段的状况而异。
广州又称“花城”,假如新年你在广州新年的话,你就会明白广州的新年是怎样用花砌成的,你就会感受到什么叫春暖花城了。
拜年,初一一早,人们起床穿好新衣后,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,往往是后辈先祝愿老一辈,然后老一辈再给后辈晓以希望。早饭后,就各自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拜年。
拜年的人,不管带了多少礼物,其中大桔是不可少的。大桔取其谐音“大吉”,带多带少都没有联系,可是不能是奇数。临走,主人便会从来者的礼物中留下两个大桔,然后取出自家大桔交换,意在互赠吉利。
越南
越南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使用农历的国家之一,也是少数几个全国过春节的国家之一。春节是越南民间最大也最热闹的传统节日。越南人把春节视为辞旧迎新的日子,一般从农历12月中旬开始办年货准备过年,历来越南春节不可少的要数鲜花、年粽、春联。 越南人过春节最具民族特色的是年粽和糯米饼。越南的年粽做法跟中国的粽子一样,不过是方形的,而且大得多,传说年粽象征大地,绿色显示生机勃勃,中间包裹的猪肉与绿豆沙则代表飞禽走兽、草木繁盛。
一般说来,在城市过春节,只放假三天。但早在农历腊月中旬,人们便开始忙碌了起来。先是大扫除,越南的说法叫做“总卫生”。和中国习俗一样,腊月二十三是祭祀灶王的日子。人们要在灶王像前烧香,摆上糕点、糖果等供品,并要买上一条活鲤鱼,待将灶王像烧掉之后,便把鲤鱼放回河里。按照民间的说法,鲤鱼就是龙的化身,把鲤鱼放回河里,意味着灶王可以乘龙回到天宫。
过春节最值得一提的是除夕。这时,在外地工作的人们,都已千方百计赶回家来团聚。全家围坐在桌旁,吃上一餐丰盛的团圆饭,祝愿来年财源茂盛、万事如意,按照越南习惯的说法,叫作祝愿“安康兴旺”。
在越族(京族)人家里,春节期间有3样装饰品是必不可少的:桃花(河内市民偏爱桃花,南部胡志明市更喜欢腊梅也叫梅花)、金橘盆景和“五果盆”。这三样东西都是在花市买的,临近春节,大街上到处都是卖花的人,常年流传下来,就形成了花市。很多年轻人很喜欢去逛花市。在越南人的心目中,桃花是避邪之物,也是幸运的象征。
初二、初三两天,已成家立户的男子,若父母健在,必须向父母致以新年问候、敬赠礼品;若父母已去世,则要带上供品,到长兄家拜祭父母之灵。初四,人们烧化纸钱、纸衣,以祭送祖先。这天,一家大小要共聚一堂,再吃一顿团圆饭。正月期间,越南民间常有许多活动,统称为“赏春”。有赏水仙花、闹花灯、唱戏、民歌对唱、礼拜寺庙、游览名胜古迹等。
此外,还有寺庙举办各个活动,少数民族们举办的传统活动。
素材由各分公司提供。
Author: 黄嘉峰 Oversea Business Team E:tony@nbguohua.com